根據金管局去年的報告,香港平均每個人有四至五張信用卡,為了搶佔電子錢包市場,銀行和發卡機構近年提供大量手機支付的回贈,用信用卡增值亦會被視為簽帳,不少人就用這種方法賺分獲利,被稱為儲分黨。
專門研究消費心理學的學者指出,消費者容易被「著數」、「免費」等字眼迷惑,只著眼於短期優惠而忘記長遠成本,例如過兩年後要交手續費,或要花額外時間管理卡。究竟,儲分最後是得還是失?
記者:李澄欣
Monday, December 17, 2018
2018-12-09 生與不生
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,香港總和生育率過去四十年持續下降,從1979年的2.1,下降至去年1.126,亦即是平均每名婦女生育1.126個孩子。
美國中央情報局《世界概況》,就全球二百二十四個國家或地區,於去年的生育率作出估算,結果本港的出生率排行尾四,平均每名婦女生育1.19個孩子,新加坡出生率最低,僅為0.83,其次是澳門和台灣。
香港人生不生,要考慮甚麼因素?經濟考慮?工作壓力?自身自由?孩子未來?
記者:孫名慧
香港人生不生,要考慮甚麼因素?經濟考慮?工作壓力?自身自由?孩子未來?
記者:孫名慧
Wednesday, September 19, 2018
2018-09-09 工作與家庭之間
根據婦女事務委員會的統計,婦女勞動人口參與率為51%,四成女性表示,不投入職場的主要原因是料理家務。隨著時代轉變,女性的學歷及就業機會提升了,但生兒育女、照顧家庭的角色並沒隨之改變。為了應付香港勞動人口短缺的問題,政府提倡釋放婦女勞動力、推行家庭友善政策,有公司響應為婦女提供彈性上班時間及托兒服務,有機構以共享資源模式,撮合僱主及女工 …
婦女重投社會職場,要衝破多少關口?工作與家庭,可以怎樣平衡?
記者:李朗怡
婦女重投社會職場,要衝破多少關口?工作與家庭,可以怎樣平衡?
記者:李朗怡
Monday, September 10, 2018
2018-08-26 老店
香港的地價、租金升勢不斷,繁華鬧市中,店舖一間又一間更替,老店也一間又一間消失。
在歐洲、日本,不少歷史悠久或跟傳統文化有關的店舖,下一代都願意接手,他們對傳統禮節或舊店有著深厚的情感,即使賺的錢不多,亦不想店舖結業,但在香港,縱使手工藝者希望把手藝傳承下去,但年輕一代未必願意接手。
街坊老店會朝甚麼方向發展?老店情,又會否從此消失大時代之中?
記者:李朗怡
在歐洲、日本,不少歷史悠久或跟傳統文化有關的店舖,下一代都願意接手,他們對傳統禮節或舊店有著深厚的情感,即使賺的錢不多,亦不想店舖結業,但在香港,縱使手工藝者希望把手藝傳承下去,但年輕一代未必願意接手。
街坊老店會朝甚麼方向發展?老店情,又會否從此消失大時代之中?
記者:李朗怡
2018-09-02 走出庇護
統計處的估算,全港智障人士約為七萬至十萬人,而2014年發佈的《第62號專題報告書》,估計只有四千多名智障人士就業。
智障人士就業率一直偏低,除了庇護工場,他們還有其他就業選項嗎?工作對智障人士及其家屬,甚至整個社會,有何好處?
社會近年力倡傷健共融,惟社會服務機構「親切」在2016年公佈的一項調查,指出智障人士在職場上受排斥,令他們的工種容易被定型,建議企業設立有效的反歧視及處理機制。
記者:李澄欣
智障人士就業率一直偏低,除了庇護工場,他們還有其他就業選項嗎?工作對智障人士及其家屬,甚至整個社會,有何好處?
社會近年力倡傷健共融,惟社會服務機構「親切」在2016年公佈的一項調查,指出智障人士在職場上受排斥,令他們的工種容易被定型,建議企業設立有效的反歧視及處理機制。
記者:李澄欣
Wednesday, August 22, 2018
2018-08-19 濕疹
濕疹是常見的皮膚病,遺傳、天氣潮濕、環境污染,以至生活壓力都有可能誘發濕疹。根據香港過敏協會的統計顯示,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人曾患濕疹,而十四歲以下的兒童,估計有三成,即約超過十六萬,受濕疹影響。
除了身體的痕癢,濕疹患者也飽受病情困擾,而旁人的目光、被朋輩標籤,都會令患者出現自卑、情緒低落的情況,濕疹導致抑鬱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,絕非稀奇事。
究竟,濕疹帶來多大影響?可以怎樣面對?
記者:林芷雅
除了身體的痕癢,濕疹患者也飽受病情困擾,而旁人的目光、被朋輩標籤,都會令患者出現自卑、情緒低落的情況,濕疹導致抑鬱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,絕非稀奇事。
究竟,濕疹帶來多大影響?可以怎樣面對?
記者:林芷雅
Wednesday, August 15, 2018
2018-08-12 男人愛化妝
近年越來越多國家流行男士化妝,南韓引領世界潮流,當地美容業總值約一百億美元,男性佔了市場的一成,南韓男性平均每月化妝品開支約25.3美元,是全球第一。
在香港,男士化妝仍未普及,但需求有上升趨勢,以往男士多數只是偶爾用太太的護膚品,但近年愈來愈多男士,有一套自用的護膚品,甚至會去漂眉和整容。
男士愛上化妝,背後反映甚麼價值觀?社會對男士化妝,又有甚麼看法?
記者:李澄欣
在香港,男士化妝仍未普及,但需求有上升趨勢,以往男士多數只是偶爾用太太的護膚品,但近年愈來愈多男士,有一套自用的護膚品,甚至會去漂眉和整容。
男士愛上化妝,背後反映甚麼價值觀?社會對男士化妝,又有甚麼看法?
記者:李澄欣
Sunday, August 5, 2018
2018-08-05 守護兒童
今年一月,五歲女童臨臨被虐打至死的事件,引起社會很大迴響,政府其後回應了幼教界,為幼稚園提供駐校社工的訴求,宣布於明年二月開始,推行為期三年的先導計劃,為資助幼稚園提供駐校社工服務。
早前,勞福局公布先導計劃細節,將以1名社工對400幼兒為服務標準,「兩校一社工」;有幼教界人士認為,比例可以接受,但參考中、小學生與社工的比例於幼稚園,仍然不太理想,長遠希望爭取幼稚園「一校一社工」。
記者:李朗怡
早前,勞福局公布先導計劃細節,將以1名社工對400幼兒為服務標準,「兩校一社工」;有幼教界人士認為,比例可以接受,但參考中、小學生與社工的比例於幼稚園,仍然不太理想,長遠希望爭取幼稚園「一校一社工」。
記者:李朗怡
Friday, August 3, 2018
2018-07-29 拾回尊嚴
關注拾荒者的「拾平台」訪問了五百多位拾荒者,調查報告顯示,拾荒者的平均月入七百一十六元,四成年過七十,滿九十歲有十六人,而最年長一位已經九十六歲。
去年九月,本地回收商罷收紙皮,廢紙囤積街頭,拾荒群體消失了,拾荒者的價值才終於現形;「拾平台」報告保守估計,拾荒者合共擔起了全港至少兩成紙皮的回收量。
除了視拾荒為貧窮問題衍生的現象,社會是否應該接納拾荒為正常經濟活動?應否訂立適當措施和政策讓拾荒正規化?
記者:林芷雅
去年九月,本地回收商罷收紙皮,廢紙囤積街頭,拾荒群體消失了,拾荒者的價值才終於現形;「拾平台」報告保守估計,拾荒者合共擔起了全港至少兩成紙皮的回收量。
除了視拾荒為貧窮問題衍生的現象,社會是否應該接納拾荒為正常經濟活動?應否訂立適當措施和政策讓拾荒正規化?
記者:林芷雅
2018-07-22 走出黑洞
泰國北部清萊府美塞縣一所學校有一隊名為「野豬」的少年足球隊,上月二十三日練習完後,在二十五歲男助教的帶領下,一行十三人前往當地人稱為「睡美人洞」的地下洞穴探險,失聯十多天後,最終被國際人員尋獲,而且無人傷亡,被視為一個「奇蹟」。
發現被困少年後,多國救援人員開始計劃搜救細節,營救行動分三天進行,最終,十三人被困十八天後,全部逃出生天!
發現被困少年後,多國救援人員開始計劃搜救細節,營救行動分三天進行,最終,十三人被困十八天後,全部逃出生天!
Wednesday, July 18, 2018
2018-07-15 幾多歲退休?
香港年長勞動力人口參與率,過去十年顯著上升,六十五歲或以上勞動人口參與率,由2007年的5.3%上升至2017年的11%,不過仍遠低於部分亞洲國家,例如日本、新加坡及南韓等。
近年社會提倡釋放長者勞動力,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前在網誌提到,政府鼓勵五十至六十四歲少老,甚至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年長人士重投就業市場,政府會在政策上配合;然而退休人士在求職過程中,會遇到甚麼困難?他們重投就業市場又抱著甚麼心態?
記者:李澄欣
近年社會提倡釋放長者勞動力,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早前在網誌提到,政府鼓勵五十至六十四歲少老,甚至六十五歲至七十四歲年長人士重投就業市場,政府會在政策上配合;然而退休人士在求職過程中,會遇到甚麼困難?他們重投就業市場又抱著甚麼心態?
記者:李澄欣
2018-07-08 鬆綁
香港的老人院很多時會用「綁」來處理難搞的長者,特別患有腦退化症的老人家,或者容易跌倒的長者。「綁」的原意,大多都是預防跌倒,或者避免他們傷害自己,但有研究發現,約束非但不能預防跌倒,更可能導致跌倒,一旦約束,身體功能逐天下滑,老人就真的一輩子被囚禁在床上。
賽馬會耆智園是香港首間以「不綁老人」為理念的機構,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,兩年前開始試行全面改革約束老人的措施,他們的照顧革命,是怎樣進行?
記者:林芷雅
賽馬會耆智園是香港首間以「不綁老人」為理念的機構,薄扶林的竹林明堂護理安老院,兩年前開始試行全面改革約束老人的措施,他們的照顧革命,是怎樣進行?
記者:林芷雅
Wednesday, July 4, 2018
2018-07-01 天空下的赤鱲角
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啟用二十年,透過機場內不同的使用者及工作人員,如乘客、機師、空管中心人員、跑道燈維修員 … 讓觀眾更了解機場運作,亦藉此回顧香港這二十年來的集體回憶及發展。機場軟硬件二十年來不斷發展更新,日夜運作無間斷,反映了香港怎樣的發展?機場作為香港主要對外樞紐,又擔當了怎樣的角色和配合?
記者:李朗怡
記者:李朗怡
Wednesday, June 27, 2018
2018-06-24 劃.我路
中學文憑試放榜在即,畢業之後何去何從,究竟是繼續升學,還是投入就業市場,是所有莘莘學子在這段時間需要面對的抉擇。自2014年施政報告提出,多方面加強生涯規劃和職業教育的措施後,學校和社會在協助年輕人尋找出路,究竟做了多少工作?實行時又遇到甚麼困難?
記者:黎頴然
記者:黎頴然
Tuesday, June 19, 2018
2018-06-17 使他們看見
柬埔寨全國大約有六萬人因為白內障致盲,他們大部分由於經濟狀況及意識不足,未及時進行手術治療。而且當地眼科設備及人才都嚴重不足,使情況加劇惡化。有香港組織發起「一帶一路消除白內障致盲行動」,團結多方給予人力物力,到柬埔寨人口大省磅湛省,清除當地全部因白內障致盲個案,不落下一個病患,他們如何幫助當地人?又存在甚麼困難呢?
記者:張蕭
記者:張蕭
2018-06-10 林書豪
NBA華裔球星林書豪六月初來港數天,在不同場合分享他的經歷。2012年於NBA舞台上替補上場的表現,令林書豪很快成為全球知名籃球巨星,但傷患亦伴隨著他,這幾年他不時因膝傷及腿傷而停賽。去年十月球季初開時,他上籃落地後痛苦的抱膝說著「我完了」,髕骨肌腱撕裂令他整季停賽。林書豪當年是憑著甚麼成名?他能否回復狀態,再創高峰?
記者:林芷雅、李朗怡、黎頴然
記者:林芷雅、李朗怡、黎頴然
Sunday, June 3, 2018
2018-06-03 關愛座,坐不坐?
關愛座原意是推廣關愛文化,但有人將其看成硬性規定,如不是長者、孕婦等坐上關愛座會遭人非議,甚至被放上網絡公審,令關愛座演變為「批鬥座」。
關愛座除老人外,無人敢坐,有空位無人敢坐的現象,又是否造成資源浪費?有隱藏需要的人又該怎麼辦?
有人在臉書成立「關愛座獵人」群組,成員每次都先挑關愛座來坐,自拍照片放上群組。群組表示,是想改變關愛座等於老人座的觀念。
有關愛座,你坐不坐?
記者:王玉娟
關愛座除老人外,無人敢坐,有空位無人敢坐的現象,又是否造成資源浪費?有隱藏需要的人又該怎麼辦?
有人在臉書成立「關愛座獵人」群組,成員每次都先挑關愛座來坐,自拍照片放上群組。群組表示,是想改變關愛座等於老人座的觀念。
有關愛座,你坐不坐?
記者:王玉娟
Monday, May 28, 2018
2018-05-27 菲護Maria
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,20年後每10個人就有一個是長者,但是安老院舍供不應求,質素亦良莠不齊。為了居家安老,有人聘請「菲護」照顧家中長者,「菲護」以外傭身份來港,但有別於一般菲傭, 她們是菲律賓註冊護士或護理員,懂得處理傷口和藥物,每月工資較高。老人家對「菲護」是否受落?普通外傭又如何增值自己,變身成為護理員?
記者:李澄欣
記者:李澄欣
Saturday, May 26, 2018
2018-05-20 家有A寶
不少家長會望子成龍,但當他們發現子女比其他小朋友活躍、不聽教、學習散漫,繼而發現他們患上「專注力不足/過度活躍症」(ADHD),他們怎樣面對?
這些俗稱「A仔」的ADHD患者身不由己,父母耗盡精力與耐性,仍未能令他們守規矩、做好功課,盡心管教卻令摩擦日增,影響親子關係。這班家長患抑鬱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,面對子女不平坦的成長路,加上自身的情緒問題,他們如何自處?
記者:李朗怡
這些俗稱「A仔」的ADHD患者身不由己,父母耗盡精力與耐性,仍未能令他們守規矩、做好功課,盡心管教卻令摩擦日增,影響親子關係。這班家長患抑鬱症的機會比一般人高,面對子女不平坦的成長路,加上自身的情緒問題,他們如何自處?
記者:李朗怡
Thursday, May 17, 2018
2018-05-13 我想回家去
生老病死,是人生必經階段,當生命來到最後一段路,你可有想過,自己可以死在哪裡嗎?
根據法例,要在家離世,必須有醫生於離世兩周前探視,並於病者去世當日親身上門簽發死亡證,否則就要送入急症室或報警處理。
姚婆婆十年前患上乳癌,三年前復發,多次進出醫院,醫生指其壽命以「日」計,姚婆婆是佛教徒,希望離世後,能有人為她助念八小時,完成往生的佛教儀式。她決意離開醫院,回家接受紓緩治療,並由女兒照顧,直到臨終。
記者:林芷雅
根據法例,要在家離世,必須有醫生於離世兩周前探視,並於病者去世當日親身上門簽發死亡證,否則就要送入急症室或報警處理。
姚婆婆十年前患上乳癌,三年前復發,多次進出醫院,醫生指其壽命以「日」計,姚婆婆是佛教徒,希望離世後,能有人為她助念八小時,完成往生的佛教儀式。她決意離開醫院,回家接受紓緩治療,並由女兒照顧,直到臨終。
記者:林芷雅
Monday, May 7, 2018
2018-05-06 我是街坊帶路
社企「街坊帶路」與多個社區組織合作,培訓基層導賞員帶人「捐窿捐罅」,認識鮮有人知的貧窮者或少數人士的困境,譬如無家者及少數族裔。在油麻地、深水埗、佐敦都定期舉行導賞團。創辦人說,香港不僅有富庶一面吸引遊客,獨特文化品質反而更加吸引他們,他未來想和旅行社合作,向外地人展示低下層社區情況。
甚麼街坊願意加入?如何衝破心理展示自己的真實情況?
記者:張蕭
甚麼街坊願意加入?如何衝破心理展示自己的真實情況?
記者:張蕭
2018-04-29 人體模特兒
彭靖和小丁都是裸體模特兒,彭靖是全職,小丁是業餘。
彭靖在浸會大學選修視覺藝術,她沒有標準模特兒的高瘦身材,認為當人體模特兒只有兩個條件:自然和自信,畫家也不會評論模特兒身材。
對於裸體,小丁視如吃飯、呼吸一樣自然,她認為認識身體,欣賞身體之美,可以體會宇宙萬物的設計奧妙。
她們最近合辦了一個名為「體祭」的展覽,宣言是正視不同的身體,接受高矮肥瘦不同的體態。
記者:王玉娟
彭靖在浸會大學選修視覺藝術,她沒有標準模特兒的高瘦身材,認為當人體模特兒只有兩個條件:自然和自信,畫家也不會評論模特兒身材。
對於裸體,小丁視如吃飯、呼吸一樣自然,她認為認識身體,欣賞身體之美,可以體會宇宙萬物的設計奧妙。
她們最近合辦了一個名為「體祭」的展覽,宣言是正視不同的身體,接受高矮肥瘦不同的體態。
記者:王玉娟
Sunday, April 22, 2018
2018-04-22 空白的那些年
讀書、工作、結婚、生兒育女,這些看似是主流社會理所當然的人生階段,對部分人來說,卻是辦不到的事。「為甚麼要上學?為甚麼畢業後一定要工作?為甚麼要與人相處、溝通?」是他們心裡纏擾不斷的迷思,他們不願意走上與一般人相同的道路,選擇用自己的方式,過著隱蔽在家的日子。
「隱蔽青年」那段時光只能留白,在那段空白的日子裡,有沒有人曾靜心傾聽他們的心路歷程?
記者:黎頴然
「隱蔽青年」那段時光只能留白,在那段空白的日子裡,有沒有人曾靜心傾聽他們的心路歷程?
記者:黎頴然
Sunday, April 15, 2018
2018-04-15 電子紅娘
昔日男女之間的紅線要由媒婆去牽,新世代的「媒」卻早已由手機程式主宰。約會程式各有特色,只要在程式上掃你喜歡的相片,甚至直接與處身附近的用家對話,毋須經程式篩選。
香港男女比例失衡多年,愈來愈多人到交友平台找結婚對象。交友程式如何運作?有甚麼風險?如何改變人們對感情的看法?本集訪問了幾位用家,探究他們的求偶邏輯及矛盾心理。
記者:李澄欣
香港男女比例失衡多年,愈來愈多人到交友平台找結婚對象。交友程式如何運作?有甚麼風險?如何改變人們對感情的看法?本集訪問了幾位用家,探究他們的求偶邏輯及矛盾心理。
記者:李澄欣
Sunday, February 18, 2018
2018-02-18 當街角變成舞台
不同類型的音樂、舞蹈、雜耍表演在這個繁華鬧市街頭越趨普遍,有些人覺得他們為營營役役的生活帶來趣味,駐足觀賞;有些人認為他們聚來人群,阻礙空間有限的街道;有人批評他們開袋接受打賞,是違法行乞;有人不滿他們表演聲浪過大,騷擾民居。
在香港,這班街頭藝人游走法律灰色地帶,他們認為怎樣才可讓香港有限的公共空間,發放這城市值得擁有的藝術色彩?
記者:李朗怡
在香港,這班街頭藝人游走法律灰色地帶,他們認為怎樣才可讓香港有限的公共空間,發放這城市值得擁有的藝術色彩?
記者:李朗怡
Sunday, February 11, 2018
2018-02-11 我的世界無垃圾
年近歲晚,市民有大掃除的習慣,很多新簇簇的傢俬、衣服被清理出去,但是有一批人認為這個世界沒有垃圾,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。
為了減少浪費,推行環保理念,他們將完好的物品從垃圾桶、街邊解救出來;有些救回二手傢俬、有些救回新鮮蔬菜、有些用設計變廢為寶。他們也會通過各種社交網絡群組,通知大家哪裡可以撿到比較好的垃圾。他們去哪裡救物,成效又如何?
記者:張蕭
為了減少浪費,推行環保理念,他們將完好的物品從垃圾桶、街邊解救出來;有些救回二手傢俬、有些救回新鮮蔬菜、有些用設計變廢為寶。他們也會通過各種社交網絡群組,通知大家哪裡可以撿到比較好的垃圾。他們去哪裡救物,成效又如何?
記者:張蕭
Sunday, February 4, 2018
2018-02-04 城市垃圾桶
香港垃圾桶數量之多全球名列前茅。香港有大約4萬個垃圾桶,政府說市區垃圾桶的平均間距是60米,但灣仔修頓球場五分鐘走完一圈,原來擺了28個垃圾桶。藝術家程展緯批評香港的垃圾桶設計荒謬,例如太大、垃圾桶與垃圾量錯配等。環境局成立公共空間回收及垃圾收集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,成立近兩年成效如何?漁護署2015年起推動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」計劃,十二月已全面移走垃圾箱,措施是否有效?
記者:王玉娟
記者:王玉娟
Sunday, January 28, 2018
2018-01-28 開荒牛
不少新落成公屋建於山上或近郊地區,周邊配套不足。有家庭因為之前長期租住劏房,耗盡家財,搬進公屋時家徒四壁;有獨老或二老獲配單位,但無能力外出,生活如困山上。
去年入伙的觀塘安達邨和安泰邨,有社工指當很多人以為獲配公屋就如中了六合彩一樣歡天喜地,但卻有很多鮮為人知、反映著各種社會問題的故事在內。
也有居民自發組成義工隊提供協助,例如帶鄰居到食物銀行、陪診、爭取邨內設施等。
記者:黎頴然
去年入伙的觀塘安達邨和安泰邨,有社工指當很多人以為獲配公屋就如中了六合彩一樣歡天喜地,但卻有很多鮮為人知、反映著各種社會問題的故事在內。
也有居民自發組成義工隊提供協助,例如帶鄰居到食物銀行、陪診、爭取邨內設施等。
記者:黎頴然
Sunday, January 21, 2018
2018-01-21 戒忙
都市人為學業、工作馬不停蹄,閒暇時又忙著玩手機,漸漸失去靜處的能耐。有研究指出發呆有益身心,連內地衞生部門也鼓勵民眾每天發呆五分鐘,有助增強集中力、活躍腦細胞、緩解焦慮等。
台灣上月舉行了首次「國際發呆比賽」,70分鐘期間,參賽者不可做任何事,不准笑、不准睡,每15分鐘有專人監測參賽者的心跳脈搏,以確保在安靜狀態。香港參加者能否勝出?
另外,學習靜下來的「靜觀小組」又如何幫助人放鬆呢?
記者:李澄欣
台灣上月舉行了首次「國際發呆比賽」,70分鐘期間,參賽者不可做任何事,不准笑、不准睡,每15分鐘有專人監測參賽者的心跳脈搏,以確保在安靜狀態。香港參加者能否勝出?
另外,學習靜下來的「靜觀小組」又如何幫助人放鬆呢?
記者:李澄欣
Sunday, January 14, 2018
2018-01-14 看不見的限制
吳家麟與Nicky是一對三十來歲夫婦,有一對年幼子女。與一般家庭不一樣的是,兩人都只有約百分之十的視力。
他們都是後天視網膜脫落引致視障,家麟曾一度封閉自己,後來到盲人中心學習獨立生活、出行等技巧,現在更成為中心的導師。
Nicky雖有註冊社工資格,但找工作卻遇上不少困難,現在是按摩師,更到學校教授學生。
他們不會為「看不見」固步自封,認為為自己設限才是無形限制。
記者:李朗怡
他們都是後天視網膜脫落引致視障,家麟曾一度封閉自己,後來到盲人中心學習獨立生活、出行等技巧,現在更成為中心的導師。
Nicky雖有註冊社工資格,但找工作卻遇上不少困難,現在是按摩師,更到學校教授學生。
他們不會為「看不見」固步自封,認為為自己設限才是無形限制。
記者:李朗怡
Monday, January 8, 2018
2018-01-07 無霸校園
校園欺凌並非罕見的事,一旦學校或家長處理不好,欺凌事件可能成為受害者一生的陰霾。Sylvia憶起十多年前在校園被欺凌的情境,本以為舊事已過,但重提時方知道當年的事仍然一直纏繞著自己,不能釋懷。
面對校園欺凌,學校可以有甚麼角色?面對子女被欺凌,家長又可以怎樣處理?如何才可以杜絕欺凌事件?
記者:林芷雅
面對校園欺凌,學校可以有甚麼角色?面對子女被欺凌,家長又可以怎樣處理?如何才可以杜絕欺凌事件?
記者:林芷雅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