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港早期為了防洪和處理水浸問題,將多條鄰近市區的天然河流變成渠道,令人與河道的關係變得疏離。韓國清溪川的成功,使更多人關注河道在現代社會上的角色。有學者提倡以啟德河為主軸的社區教育,推動社區共構。亦有環保團體協助有關部門改善河道生態,推動人與自然和平共存。更有人敘述地區歷史,訴說與河流相關的文化價值。究竟他們能否重修人與河的關係?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的「河畔城市」發展概念,又可以如何實現?
Sunday, October 30, 2022
2022-10-23 惜飲惜食
環境保護署數字顯示,香港每天約有3,255公噸廚餘棄置於堆填區,其中超過七成是家居廚餘,但整體廚餘回收量卻不足百分之4。除了分階段推展廚餘收集先導計劃,政府也資助企業和非牟利機構收集及回收廚餘,社會可如何加快回收的步伐?又有甚麼方法能夠減少浪費食物,甚至將多餘的食物「化廢為寶」?
Thursday, October 20, 2022
2022-10-16 文化殿堂
香港大會堂於1962年落成,是全港首個公共文娛中心,設有音樂廳、劇院、展覽廳等場地,在這裡舉辦過的文藝活動不計其數。屹立六十載,大會堂今年5月被列為法定古蹟。這座「文化殿堂」,多年來如何推動本地文化藝術發展?
記者︰廖天贊
記者︰廖天贊
2022-10-09 富養/窮養
生育一向是人生大事,有本地銀行估算,養大一名子女至十八歲大學畢業,成本最少要六百萬。除了衣食住行,還有各項興趣班、補習班等,甚至要為子女提供足夠生活空間,「細屋搬大屋」。經濟固然是養育子女其中一項重要因素,卻不是唯一的條件。不論窮養、富養,子女的成長過程,仍然依賴家長的陪伴和關懷,讓子女感受到心靈的富足。
Sunday, October 2, 2022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