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以漁港「起家」,不少本地漁民已是第三代在香港水域作業,對香港的發展有著不容置疑的貢獻。然而隨著社會發展,漁民數目銳減,加上社會對環保意識提升,漁民的生存空間愈見減少。
根據聯合國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,所有契約地區或國家須於2020年前把海洋保育區增至海域面積百分之十。香港也是193個締盟地區之一,現時只有鶴咀海岸保護區是全港唯一全面禁止捕魚的海域,其他海岸公園,包括海下灣、印洲塘、沙洲、龍鼓洲和東平洲,仍然讓數百個獲政府發牌人士進行商業捕魚活動。
政府要履行這個富有約束力的公約的話,漁民在香港水域捕魚的空間將會進一步縮窄。在保育和生計之間,漁民要如何取捨?除了履行公約的因素之外,香港還有甚麼在影響漁民的生計?漁民對海洋保育,又可以有甚麼貢獻?
記者:黎頴然
Tuesday, December 22, 2015
Sunday, December 13, 2015
2015-12-11 勇闖科研路
本港經濟向來倚重金融業,相比鄰近城市,本港在創新科技上相對落後。本港的產業集中以金融、零售和服務行業為主,投入科研的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 (GDP) 不足1%。相反,鄰近地區投入科研的開支則佔3至4%。近年,政府致力推動創新科技,希望提高本港的競爭力。本地國際知名的科研人才,學校及社會如何去推動?
在本港,不少中學重點培育學生創新科技技能,希望引起他們對科學的興趣。有三十多年歷史的英國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公布2015-16年排名榜,值得關注是本港大學在「知識轉移」的得分特別低,反映本港將學術研究轉移成商業科研產品未達到最大效益。
本月初,以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牽頭成立的港科院,共有二十多名創科院士。港科院每兩年頒發一次院士,藉以表揚本地的科研人才。徐立之指,透過港科院邀請各地知名的科學家來港交流,令社會對科學有更深的認識及接觸。
記者:關麗雯
在本港,不少中學重點培育學生創新科技技能,希望引起他們對科學的興趣。有三十多年歷史的英國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公布2015-16年排名榜,值得關注是本港大學在「知識轉移」的得分特別低,反映本港將學術研究轉移成商業科研產品未達到最大效益。
本月初,以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牽頭成立的港科院,共有二十多名創科院士。港科院每兩年頒發一次院士,藉以表揚本地的科研人才。徐立之指,透過港科院邀請各地知名的科學家來港交流,令社會對科學有更深的認識及接觸。
記者:關麗雯
Wednesday, December 9, 2015
2015-12-04 不做功課奴
小三TSA在社會上惹來極大爭議,不少家長抨擊TSA的難度太高,學校為達成績,過分操練,令學生身心俱疲。有家長於網上發起群組,要求檢討TSA,甚至提出自發阻止學生完成習作。另一方面,有教育工作者提出改善方法,嘗試推動家校合作,讓孩子們能有更多玩樂休閒的時間。
香港家長一向普遍被認為崇尚學業成績,為孩子操練考試。到底反對TSA的家長們有甚麼經歷而大聲疾呼呢?要孩子們不做功課奴隸,究竟是誰的責任?
記者:劉偉程
香港家長一向普遍被認為崇尚學業成績,為孩子操練考試。到底反對TSA的家長們有甚麼經歷而大聲疾呼呢?要孩子們不做功課奴隸,究竟是誰的責任?
記者:劉偉程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