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nday, November 26, 2017

2017-11-26 照顧者

家人有病,照顧的重擔往往落在最親的親人身上,餵食、抹身、出入醫院,加上長期處於憂慮狀態,可以說是一種長期折磨,照顧工作難免令照顧者的身體狀況和心理質素下降。

不論是身為子女的長期照顧者,乃至兩老面對伴侶老、病、死的抑鬱與沉重。一場病、一次意外,令一個家庭長期處於困境矛盾中,特別是一下子由經濟支柱變成家中病患親人的照顧者,花光力氣照顧他人,卻原來不懂照顧自己、照顧情緒。
記者:林芷雅

Sunday, November 19, 2017

2017-11-19 活下去的代價

當「絕症」找到治療方法,對患者與家屬無疑是天降的禮物。但當這份禮物的價錢是他們負擔不起的「天價」,他們承受的是由天堂跌到地獄的痛苦。罕見病藥物由於患者人數少,科研格外困難,價錢亦普遍十分昂貴。活下去的代價,他們無力支付,政府、各界又可以怎幫助他們呢?
記者:李朗怡

Sunday, November 12, 2017

2017-11-12 社交排毒

在網絡年代,出門沒帶手機比沒帶錢包更不安!2013年,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一字榮登《牛津英文詞典》新詞榜,指網民三不五時查看社交媒體,生怕失去連結而產生焦慮。幾年過去,大眾開始反思社交媒體生態,有人更成為「熄機族」,推崇JOMO(Joy of Missing Out),樂得錯過。
記者:李澄欣

Sunday, November 5, 2017

2017-11-05 改造蝸居

一家幾口住在幾十呎的劏房,家中滿佈雜物電線,沒有一張正式的飯桌,孩子要在床上做功課…。

環境狹窄的基層居住環境一直令人關注,一群有心人去年成立組織替劏房戶改造蝸居,還他們基本的居住尊嚴。

他們有十多位成員,包括建築師、室內設計師、平面設計師和社工,並且申請了基金替居民改善居住環境。他們堅持住屋的基本元素,採光、通風、空間、安全、私隱,還要為他們創造一家人的交流。

改造家居、改善家庭以至整個社會的關係。
記者:王玉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