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January 25, 2016

2016-01-22 眾裡尋根

五、六十年代內地大批難民來港,香港經濟不景,加上家庭計劃及避孕不流行,以及未婚懷孕不容社會接受,種種原因令本港湧現棄嬰潮,絕大部分棄嬰都是女性。

不少初生嬰兒被棄置街角、廁所或孤兒院外,幸運的會及時被發現,送到孤兒院待人領養。這些被領養兒童現在已經五、六十歲,有些已有自己的家庭。步入晚年,他們開始思考生命中空白的部分,希望尋回屬於自己的歷史,令人生無憾。他們的父母如果有幸仍在生,亦已八、九十歲,他們心知機會渺茫,仍不放棄,為的只是希望知道父母的樣貌,以及告訴他們自己生活安好,感謝他們帶自己來到這世界。

當年亦有一些父母因家境貧困等種種原因,沒有能力養太多子女,於是把初生骨肉送人或賣走,但當年送人時沒有留下任何憑據,領養父母亦不會與他們有聯絡,以防他們與女兒相認,甚至不會把女兒身世告之,令親生父母尋女難上加難。雖生活於同一個城市,在人海中卻不知從何找回人生最大的遺憾。
記者:李朗怡

Monday, January 18, 2016

2016-01-15 英倫大戰

「你可以哭泣,但不要洩氣。你可以悲傷,但是不要放棄。」民進黨蔡英文四年前敗選總統的宣言,言猶在耳,她再度披甲,挑戰總統寶座,台灣政壇蘊釀變天。蔡英文挾著民進黨去年在六都選舉大勝的氣勢,外界普遍認為她即使「躺著選」都可以獲勝。台灣極可能出現有史以來首位女總統。

國民黨則在最後八十天陣前易將,由黨主席朱立倫出戰。朱立倫向來被視作國民黨明日之星,但國民黨兩年來派系分裂嚴重,新一代對執政黨的不滿也自太陽花學運後激化,國民黨面對內憂外患,朱立倫選情告急。而他的另一對手,前藍營重量級人馬、親民黨的宋楚瑜,也左右朱立倫的選情。

這一集,《星期五檔案》攝製隊走訪台灣多處,剖析蔡英文如何走出敗選的困局,朱立倫又如何由萬人期待走到苦戰的境地?而在選戰最後階段,兩岸領導人馬英九與習近平破天荒於新加坡見面,對國民黨來說,究竟是救命仙丹,還是死亡之吻?
記者:羅若安

Monday, January 11, 2016

2016-01-08 當你還在...

香港所有學齡兒童均獲得九年免費教育,特殊需要兒童也不例外。本港現時有十間嚴重智障兒童學校,讓智商25以下的兒童入讀,大部分設有宿舍。這一批學生多數是多重殘障,輕則四肢不便,重則連呼吸和進食都依賴醫療儀器協助。

有些學生可以說單字短句,有的不能說話,只能選圖,有的用手指,用頭點,用腳踢,老師扭盡六壬就是為了小孩子能表達自己。

在2012年至2014年間,十間嚴重智障特殊學校,約七百位學生中,有五十七個小朋友離世。不少和學童朝夕相對的教職員,年年如是看著學童離世,在生死邊緣過活,卻不一定有足夠的心理質素和裝備面對死亡。學童的生命如此短暫,教師應如何自處?老師應該要教甚麼?
記者:林芷雅

2016-01-01 家教

Homeschooling即在家自學,一般定義是指在學校以外,由家長自行授課、網上遙距學習、自聘教師、幾個家庭聯合辦校等。

目前在家自學合法化的國家約有三十多個,至於香港,在家自學並未合法,政府規定所有年齡介乎6至15歲未完成中三的兒童,須在學校接受九年免費普及基礎小學及初中教育。教育局強調不鼓勵家長安排子女在家施教,以取代學校教育,不過,香港現時估計有超過一百個家庭,堅持孩子在家自學。

反對上學的香港家庭,認為香港教育太單一,只有考試和大學,不在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,扼殺他們的創造性,扭曲教育原本應有的理念,所以他們決定跳出建制,擁抱自主學習。

在家自學並非適合所有家庭,父母要付出的心力,也並非人人能夠做到。此外,如何讓孩子學習分享、與人相處等社交問題、家長的教導能力以及在家自學後能否回歸主流制度等,都是需要細心考量的範疇。

當家庭變成學校、父母變成老師,學習又會變成怎樣的光景?
記者:王玉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