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政府數字,每七個香港人就有一個有精神健康問題,焦慮症及抑鬱症為最常見。精神病除了影響患者的情緒,社會上部分人的不理解亦為他們增添壓力,患病雖然沒有為他們帶來實質的傷痕,卻為他們帶來不少無形的傷害。有精神病康復者在復元之後,重新整理自己的經歷,以過來人的身分與其他康復者同行,療癒他人的同時,他們能夠做到自療嗎?這段經歷對他們來說又有甚麼體會?
記者:蘇墁鈺
Thursday, June 17, 2021
Monday, June 7, 2021
2021-06-06 湮沒的歷史
香港存有不少具歷史價值的建築,而它們則承載著一段段建構香港社會的重要歷史。可惜這些歷史建築漸漸湮沒在社區中,近年亦面臨被拆卸的危機。現時本港歷史建築的評級機制下,並沒有具體規定已評級的建築物應如何保存,當中有何漏洞?甚至一些具歷史價值的墳場、防空洞和石碑等,亦會因「不屬於一般建築物/構築物涵蓋類別」而不被評級,剝奪被保育的機會。究竟這些歷史瑰寶會否難逃一劫,從此成為被湮沒的歷史?
記者:梁家正、馬敏玉
記者:梁家正、馬敏玉
Wednesday, June 2, 2021
2021-05-30 雜交水稻之父-袁隆平
中國人無飯不歡,對袁隆平來說,每一株雜交水稻、每一碗米飯更包含了他畢生的心血。
被稱為「雜交水稻之父」的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,親歷過大飢荒讓他深明糧食的重要,七十年代他研發出中國雜交水稻,大大提升稻米產量,為中國以至全球的糧食供應和安全作出重大貢獻。
他是國家級的農業工作者,也是舉世知名的科學家,上星期他因病離世,他的堅持是如何滋潤著世界各地每一畝稻田?他的耕耘為後世帶來甚麼影響?
記者:黎頴然、馬敏玉
被稱為「雜交水稻之父」的袁隆平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,親歷過大飢荒讓他深明糧食的重要,七十年代他研發出中國雜交水稻,大大提升稻米產量,為中國以至全球的糧食供應和安全作出重大貢獻。
他是國家級的農業工作者,也是舉世知名的科學家,上星期他因病離世,他的堅持是如何滋潤著世界各地每一畝稻田?他的耕耘為後世帶來甚麼影響?
記者:黎頴然、馬敏玉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