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以漁港「起家」,不少本地漁民已是第三代在香港水域作業,對香港的發展有著不容置疑的貢獻。然而隨著社會發展,漁民數目銳減,加上社會對環保意識提升,漁民的生存空間愈見減少。
根據聯合國《生物多樣性公約》,所有契約地區或國家須於2020年前把海洋保育區增至海域面積百分之十。香港也是193個締盟地區之一,現時只有鶴咀海岸保護區是全港唯一全面禁止捕魚的海域,其他海岸公園,包括海下灣、印洲塘、沙洲、龍鼓洲和東平洲,仍然讓數百個獲政府發牌人士進行商業捕魚活動。
政府要履行這個富有約束力的公約的話,漁民在香港水域捕魚的空間將會進一步縮窄。在保育和生計之間,漁民要如何取捨?除了履行公約的因素之外,香港還有甚麼在影響漁民的生計?漁民對海洋保育,又可以有甚麼貢獻?
記者:黎頴然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