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生活指數高,越來越多家庭是雙薪模式,這代表家中經濟的提供者不再只限於父親,照顧小朋友的角色也不再只限於母親。
傳統父親給孩子的感覺多半是權威、剛毅、甚至冷漠的印象;媽媽被賦予照顧嬰兒的天性,但這不代表爸爸就無法與孩子進行親密的情感交流。
事實上,只要爸爸學習將育兒教養落實,並樂在其中,不僅可滿足內心的成就感,還能得到嬰兒意想不到的回饋,對孩子的自信建立和對外界的探索都有益處。
記者:廖婧希
Sunday, June 28, 2015
Wednesday, June 24, 2015
2015-06-21 龍躍漁港
吃糉、進行龍舟比賽,是香港人在端午節的指定動作。對於香港仔的漁民來說,扒龍舟原來不止是節慶活動,更是漁民的傳統。
在六、七十年代,漁民於五月初一的零晨零時,把龍舟從廟宇附近放下水,此時,旁觀的人都不可以發出聲響,以免觸怒大海神明,因此每人口中都要含著一顆糖果,等待龍舟落水。龍舟會向岸邊兩旁的所有臨海廟宇,如天后廟、洪聖廟、譚公廟等前後划動三次以代替叩拜神明的動作。天亮後,他們要划龍舟到大樹灣附近,一些沒有污染的地方「采青」,再回到泊滿漁船的避風塘,漁民聽到鑼鼓聲就會立即放下工作,躍下海、上船參與龍舟競渡。
雖然現在不同地區都有舉辦龍舟比賽,非水上人都陸續參與,但香港仔的漁民仍然保留用「大龍」比賽的傳統,是他們引以為榮的特色。
記者:黎頴然
在六、七十年代,漁民於五月初一的零晨零時,把龍舟從廟宇附近放下水,此時,旁觀的人都不可以發出聲響,以免觸怒大海神明,因此每人口中都要含著一顆糖果,等待龍舟落水。龍舟會向岸邊兩旁的所有臨海廟宇,如天后廟、洪聖廟、譚公廟等前後划動三次以代替叩拜神明的動作。天亮後,他們要划龍舟到大樹灣附近,一些沒有污染的地方「采青」,再回到泊滿漁船的避風塘,漁民聽到鑼鼓聲就會立即放下工作,躍下海、上船參與龍舟競渡。
雖然現在不同地區都有舉辦龍舟比賽,非水上人都陸續參與,但香港仔的漁民仍然保留用「大龍」比賽的傳統,是他們引以為榮的特色。
記者:黎頴然
Monday, June 15, 2015
2015-06-14 探索於工作與假期之間
工作假期計劃由特區政府於2001年開始推出,供十八至三十歲人士到外國體驗生活,邊工作邊旅遊,亦可修讀短期課程。至今有十個國家可供香港年輕人選擇前往,包括新西蘭、澳洲、愛爾蘭、德國、日本、加拿大、韓國、法國、英國、奧地利。政府數據顯示,至2014年1月1日止,已有超過三萬人參加過該計劃。
不少人前往工作假期是為了體驗外國生活,做一些在香港不會做的工種,如農夫、街頭賣藝、餐廳服務員、地盤工等。澳洲最低工資為世界最高,但不少港人在當地發現找工作並不容易,為了生活費,亦會選擇做「黑工」,即沒有最低工資及勞工法例保障的工作,多為華人經營的餐館或商店。
有參加工作假期的年輕人樂而忘返,很享受在當地的經歷,回港後覺得與香港社會格格不入;有人失望而回,覺得當地生活亦不盡如人意,回港後更投入本地生活;亦有人在當地生活過後,計劃在當地留學,甚至移民。
記者:李朗怡
不少人前往工作假期是為了體驗外國生活,做一些在香港不會做的工種,如農夫、街頭賣藝、餐廳服務員、地盤工等。澳洲最低工資為世界最高,但不少港人在當地發現找工作並不容易,為了生活費,亦會選擇做「黑工」,即沒有最低工資及勞工法例保障的工作,多為華人經營的餐館或商店。
有參加工作假期的年輕人樂而忘返,很享受在當地的經歷,回港後覺得與香港社會格格不入;有人失望而回,覺得當地生活亦不盡如人意,回港後更投入本地生活;亦有人在當地生活過後,計劃在當地留學,甚至移民。
記者:李朗怡
Wednesday, June 10, 2015
2015-06-07 香港之南極
蒲台島是香港最南端的小島,地勢平坦,在海上看似一個浮台,故名蒲台島。
蒲台過去一直沒有水電供應,村民和政府商討都未獲改善,只能依靠政府提供的發電機,每晚六時至翌日六時發電。電量亦有限,冷氣不能用,連電磁爐間中也跳掣。至於食水,這條村也是沒有自來水供應,政府會派水船送食水,但島上只有三個大水缸,村民每隔一、二天便要水船送水。在雨季,村民會用山水井水,但冬天旱季,食水成大問題。島上唯一酒家要自備發電機,自僱水船送水才可以維持。
目前全島只有十名常住島民,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,他們都靠捕魚為生或在假日有遊客上島時做些小買賣。雖然常住民很少,但每逢大時大節,例如天后誕,所有村民及其後代都會回來,是島民最重視也最熱鬧的日子。
近年,蒲台令人關注,除了缺水缺電之外,更因為有發展商打算在島上興建骨灰龕,遭到村民反對,但部分工程已破壞島上的生態環境。
記者:張慧敏
蒲台過去一直沒有水電供應,村民和政府商討都未獲改善,只能依靠政府提供的發電機,每晚六時至翌日六時發電。電量亦有限,冷氣不能用,連電磁爐間中也跳掣。至於食水,這條村也是沒有自來水供應,政府會派水船送食水,但島上只有三個大水缸,村民每隔一、二天便要水船送水。在雨季,村民會用山水井水,但冬天旱季,食水成大問題。島上唯一酒家要自備發電機,自僱水船送水才可以維持。
目前全島只有十名常住島民,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,他們都靠捕魚為生或在假日有遊客上島時做些小買賣。雖然常住民很少,但每逢大時大節,例如天后誕,所有村民及其後代都會回來,是島民最重視也最熱鬧的日子。
近年,蒲台令人關注,除了缺水缺電之外,更因為有發展商打算在島上興建骨灰龕,遭到村民反對,但部分工程已破壞島上的生態環境。
記者:張慧敏